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要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,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”。近年來,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,正在成為打造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路徑,基于數字經濟的海量數據和實體經濟的豐富應用場景,催生出一批新產業、新業態和新模式。2021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.2%,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取得較快發展。
數字對實體經濟具有全方位的價值,通過數字要素、數字技術、數字平臺賦能實體經濟。以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為例,其在云端構造了完整的生態體系,前端連接用戶和商家,后端連接供應商、物聯網,打破傳統制造業只能做低端代工的局限,“小單快反”解決了傳統制造業的痛點,在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同時,通過個性化設計提升了產品競爭力。
在數實融合進程中,數字要素是新型生產資料,數字平臺則發揮資源連接器作用,可以精準捕捉用戶需求,并催生新的生產模式,這在我國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展現得淋漓盡致。專精特新“小巨頭”無錫普天鐵心基于釘釘開展智能協同,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線上檢測,降低了能耗、提高了精度,工藝質量上升73%,訂單交付率上升50%,設備維修成本下降80%。
0510-83795338